福利院私人入口伊甸网址_神秘通道入口三秒自动进入吗_大象一区一品精区搬家

河北省深化“双师双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2021-11-03 09:45:57   作者: 来源:本站

(冀教职成[2020]19号) 

“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障,“双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为深化“双师双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更好服务我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有关部署,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面向市场、对接需求、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全面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在全国提升位次争创一流“三大目标”,以深化“双师双证”为引领,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0年,以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统领,启动开展30个“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加大“双证书”制度国家试点推进推广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数量充足,双师结构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60%。

——“双证书”制度国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承担的国家试点年度任务启动率和完成率均达100%,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双证书”模式在全省职业院校普遍推行。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专业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50个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力度,全省所有公办中职学校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建成120所国内一流的中职学校。重点培育建设4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30个高水平专业群,10所国家“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院校建设成效显著,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任务

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聚焦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改革导向、需求导向和落实导向,对标对表国家要求和天津等先进地区经验,以深化“双师双证”为着力点、突破口,统筹推进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工作,奋力推进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遴选10所高职院校、20所中职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围绕推进教师准入制度改革、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培育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等方面任务开展试点工作。

1.推进教师准入制度改革。落实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等环节。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试点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2.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实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设岗用人办法,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设置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试点院校教师双向流动。鼓励试点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建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3.培育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试点院校加大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省级教学名师培养力度,培育和打造“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实施职业院校“精英人才培养计划”,遴选青年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访学或培训。推动校企共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一批“燕赵大师、燕赵名匠”。

4.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试点院校培育建设30个左右省级高水平、结构化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推行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加强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5.聚焦“双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试点院校要对接“双证书”制度国家试点和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积极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把国家职业标准、教学标准和“双证书”制度相关标准等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发挥“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在教师培养培训、团队建设、科研教研、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6.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试点院校要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因专业制宜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一校一策”“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二)加大“双证书”制度国家试点推进推广力度,大幅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人才资源市场竞争力。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双证书”制度国家试点。将开展国家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规范培养培训过程,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

1.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试点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试点院校可以通过培训、评价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鼓励试点院校参与开发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提高证书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试点院校要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和相关专业建设,改善实训条件,盘活教学资源,提高培训能力,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试点院校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试点院校要建立健全承担的各类试点证书的质量保障机制,杜绝乱培训、滥发证,保障学生权益。

3.严格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符合条件的试点院校应积极承办考核站点,并在省教育厅备案。考核站点严格执行考核纪律,加强过程管理,推进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考核安全、保密制度,强化保障条件,加强考点(考场)和保密标准化建设。

    4.推进“双证”学习成果互融互通。试点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积极对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对“双证”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审核、登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学历教育相应课程;取得学历证书的在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时,可基于学分免试相关内容。  

    (三)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度。聚焦服务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各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人才培养规模与布局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

1.抓好规划布点。坚持“一校一策”落实《河北省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方案》规划布点。今明两年全省高职院校增设新兴专业93个、改造升级传统专业117个、撤销专业36个;中职学校增设新兴专业20个、改造传统专业25个、撤销专业10个。

2.紧盯需求重点。紧密对接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12大重点发展产业需求,统筹人才培养规模与布局结构,持续加大优化调整力度,优先设置和扩大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制造、超低能耗建筑、学前、护理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聚焦京津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市场,重点扩大机场建设运营、轨道交通等一批急需专业和高端家政、老年护理等紧缺专业培养规模,更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3.加强动态调整。建立实施专业标准控制、指标调控、周期调整、引导激励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变化。

(四)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三教”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全面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推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匠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文化建设。遴选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一批思政名师、一批思政精品课和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2.加强教材建设。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使用、评价监管机制。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3.深化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及发布程序,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为行业指导、企业选择、学生学习、同行交流、社会监督提供便利。坚持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群体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和在线学习平台。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及时更新教案、拓展课程资源,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

4.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引导和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加快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以课程资源为核心,重点建设30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100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五)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构建具有河北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眼构建与我省产业结构相匹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北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做大高职。鼓励龙头企业与现有职业院校联合举办产业学院;结合推进各设区市职教园区建设,有计划地整合省属市属和行业企业属职业教育资源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长学制职业教育,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在优质中职学校依托骨干优势专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举办“3+2”高职教育。

2.做强中职。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各市要依据城市职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发展定位和办学分工,引导区域内各县(市、区)中职学校分工协作,分别重点打造2-3个品牌专业,推进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

3.做好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利用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建设一批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统筹整合各类培训项目,扩大面向企业和社会成员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贫困家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培养培训一大批诸如“燕赵家政”“河北月嫂”等社会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

4.上下贯通。落实“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扩大高职和应用本科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持续推进中职与普通本科“3+4”、中高职“3+2”贯通培养,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5.普职融通。鼓励职业学校参与区域内普通中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协同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探索逐步打破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籍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职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

(六)加大产教对接机制建设力度,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校企深度合作。围绕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部署,进一步打通、搭建、拓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渠道,着力推进“八个对接”。

1.加强部门对接。加强与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双边对接或多边对接,构建互联互通、协同增效的省级产教对接机制,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2.加强规划对接。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区域发展、城镇建设、生产力布局等各项规划,统筹考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层次、质量等方面需求,同步规划实施一批产教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3.加强园区对接。推动各地建设高水平职教园区,支持各县职业学校向产业园区集中。以集中连片布局的方式,实现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资源共享,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4.加强信息对接。建立河北省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定期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人才供需状况报告、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服务。

5.加强标准对接。推进专业建设标准与产业需求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人才供给的精准度。

6.加强集团对接。推行省级职教集团“双牵头制”,促进集团内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对接、全方位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重点支持3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推进京津冀同类型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式发展。组建1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

7.加强活动对接。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相关行业组织与省级职教集团开展行业职教活动周、产教面对面、专题研讨会、人才招聘会等产教对接活动,促进相关领域人才供需双方信息交流、资源共建和成果共享。

8.加强载体对接。以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建立对接国家的省、市两级试点体系。推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全省布局建设50个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对接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建设20个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基地,组织开展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职业院校参与国家和世界技能大赛。

三、组织实施

(一)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汇聚师生员工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省教育厅统筹推进“双师双证”等重点任务,争取教育部支持各项改革试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推广各地各职业院校经验做法。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院校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积极性,抓紧抓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三)健全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建立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建河北省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定期对深化“双师双证”等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健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柳河县| 罗江县| 罗甸县| 武隆县| 武陟县| 东山县| 肥乡县| 双峰县| 伊春市| 柏乡县|